三藏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章 年味渐浓(第1页)

1987年1月7日,今天是腊月初八,我们老家的传统是吃馄饨,奶奶在小米红豆的粥里下入胡萝卜豆腐的馄饨,每一年老爸都能吃好几碗,以后爷爷奶奶回老家后,腊八的馄饨都要给我们一家三口留到年三十。我是有粥必放糖,端着自己的小碗盛了多半碗,让奶奶给放了糖后端起碗就进房里打开黑白电视自娱自乐了,心里盘算着晚上六点半的葫芦娃。七点的新闻联播。至于外面大人们谈论的事我是一点兴趣没有,知道的越少烦恼越少么。

1月22,腊月廿三,今天是北方的小年,大早上起来爸妈就一起回来帮着奶奶给屋里屋外打扫卫生,其实奶奶是个很爱干净的人,平时都收拾的井井有条,主要任务就是个擦玻璃。收拾完了卫生后就开启了另一项主要任务,准备过年的各种吃食,炸馓子,炸元宵,,炸肉,炸带鱼依次进行。特别提下我们家的炸馓子,奶奶称作是蜂蜜芝麻馓子,做好后在家里那是当做零食一样限量供应的,比花生瓜子地位可高多了。把面擀薄,然后切成一个个长十厘米,宽五厘米的长方形,跟烟盒差不多大小,然后顺着切开三五条竖道,再拿起两端用两手拧麻花那样对向一拧,再稍稍的拉伸一点,下油锅炸至金黄,捞出来后用刷子给中间部分抹上蜂蜜,撒上白芝麻。放冷以后那是酥脆香甜,每次我都要守着吃个肚儿圆。没有一个蜂蜜芝麻馓子可以熬过正月十五。炸元宵也好吃,红薯蒸熟后去皮捣碎加入面粉和成面团,红枣也是蒸熟,去皮去核,和红豆一起作为馅料,包裹着炸到红褐色,平时吃的时候笼屉加热,放到盘子里沾着白糖吃。皮甜,馅甜,沾糖更甜,虽然我很喜欢吃甜的,但是奶奶做的红薯元宵个头太大了,我根本就吃不了几个。南方的朋友吃两个都算是过一关,现在咱们那个喝酒的一次性口杯反正装不下我们家两个元宵。妈和奶奶把需要炸制的东西搞完天已经完全黑了,也不用刻意做饭,新鲜的吃食每样弄一盘算是尝个鲜。

第二天任务依然艰巨,姑姑也早早的从单位回来,吃完早饭就开始和奶奶一起和面,准备蒸年馍。我们老家的年馍不算是花馍,主要是过年走亲戚的时候送的,一家一个,互相赠送。这馍每个得有两斤重,直径都在二十厘米以上,也是扁圆的形状,不过是平时的放大版。各家各户都会用梳子在馍上压出各式各样的花纹,这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给自家的产品打上Logo,上蒸笼前会在顶端放上一颗红枣,或者用红曲点个红点,寓意鸿运当头。蒸这个馍是有讲究的,过年的时候准备走多少家亲戚就蒸多少个。自己加不吃自己家的馍,也不会让客人吃人家送过来的馍,暗中还有点较技的意思。由于个头太大,一般吃的时候都会切成四份或者八份,这个切面就能看出每一家馍馍的工艺水平了,和面,醒面,蒸制的火候把控,各种技能水平在这一个切面上通通展现了出来,看的是馒头上的气室,是绵密均匀还是大窟窿小眼。吃饭的时候主家不会介绍菜品,只会说馍馍是谁送的,然后老辈的主人才能对蒸馍的手艺给出或好或坏的点评。这种潜规则也导致了再往下一辈的人不敢献丑了。以后过年走亲戚直接去商店买四样当礼物了。多花了钱却再也找不回这不知道流传了多少年的味道了。不过也不全怪大家,十多年后多数人都搬到了城里住了楼房,馍铺也哪里都有,平时在家里都不会蒸个馒头,家家户户的都是燃气灶电饭锅,连个大锅都没有,没得搞了就。

院子里已经新生了一个炉子,底下还放着一个电动的鼓风机。炉子上一口大铁锅,边上空处垒放着六七节笼屉,并不像以后的笼屉一样是一个整体,现在的笼屉只是个大大的铁圈,有个二十多厘米的厚度,然后内壁上会有四个向内突出的卡嘴,配套的有铁箅子和竹箅子,等面和好了奶奶就开始把馒头一个个的揉圆,姑姑在旁边帮忙点上红枣,然后用木梳扎上一排排的小点点再放到旁边等待这的箅子上,一共二十二个大馒头完工后奶奶把剩下没有用完的面做成花卷自家吃。我们家的花卷跟现在街上买的也不一样。把面团像做面条一样擀成比较厚的张,然后抹上点油,撒上花椒叶,少许辣椒和盐,再卷起来外面揉光,卷成一个大长条,跟蛇一样盘在箅子上。接下来并不会利马上锅蒸,而是要再醒一段时间。挨个都摆放到床上,底下电褥子开启,上面盖一层油布然后蒙上被子,醒上一段时间后再上笼蒸。

忙完这一通都下午三四点了,等新蒸的馍馍出锅奶奶就掰了一节花卷,两手来回掂着喊我吃。菜就是两样,腌韭菜拌油泼辣子,还有一个是我最爱吃的自家腌制的黄豆酱。掰上一块馒头,在盘子边一沾一拧,然后放到嘴里,那感觉真是美的很!

老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杏树,一棵树长得又粗又大枝繁叶茂家里称作大杏树,每一年树上都能结出好多又大又圆汁水丰满的果实,这棵树的杏好吃,但是杏核是苦的,奶奶会把那些被虫吃鸟啄了的杏的杏核还有我们吃完果实后留下的杏核都砸开晾晒后一起作为黄豆酱的辅料,每一盘炒制好的黄豆酱里面的白色杏仁都是我的最爱,可是家里吃饭的规矩是不管用筷子还是用馒头蘸着吃,只能吃盘子里靠向自己一面的东西。为了在盘子里吃到更多的杏仁只能多吃点,先把自己这面清空了才行。还有一颗杏树比较靠近院墙长得很高,结出的果子不如大树上的好吃,但是杏核很大,杏仁香甜。小杏树的果实会被奶奶做成果脯,杏仁敲开晾晒后可以装两个玻璃瓶,当做干果零食。老一辈劳动人民真是把物尽其用做到了极致。

提起吃饭的规矩,我至今仍记得爷爷奶奶的教导。吃饭的时候不能吧唧嘴,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不能伸腿磴脚,不能敲打碗盘,接碗得起身双手接,给客人端饭也要双手,咳嗽打喷嚏要捂嘴背身,倒水的茶壶壶嘴不能对着人,不能剩饭。这些个简单的规矩现在还有多少人会专门给孩子们传授?有些父母或许都不能做到言传身教。我都记得小时候有次和表弟吃饭两人在饭桌上乱抢菜我们哥俩被爷爷罚站一上午。这还是在自己家里,假如在桌上有领导或是未来的泰山,一言一行会被无限的放大。谁也不想因为吃饭时候夹一口菜或者是一个喷嚏而让人觉得没教养没规矩吧。这些我们经过历史文化沉淀留下来的优良传统还是要懂得和继承的。

已经腊月廿五了,通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年味是越来越浓,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孩子们也点起了爆竹,噼啪的声音零星的在街边响着,三五成群的小孩子们快乐的你追我赶。我的心里也被气氛感染,真想出去到大街上转转,可是低头看看被开裆裤漏出的小兄弟,只能无奈的窝在家里看电视。“哎...还穿开裆裤啊,真丢人”

热门小说推荐
奉天承运,斩妖除魔

奉天承运,斩妖除魔

大周王朝,兽可化妖,人可入魔,鬼魅横生,仙却了无痕。那么,穿越到这样一个王朝,有没有比他乡遇故知,而这个故知还是自家亲爹更美妙的事呢?有。那就是亲爹的身份乃当朝亲王!ps本书非迪化文,非作诗文,非无脑爽,偏剧情向。...

开局:获得武修系统

开局:获得武修系统

简介关于开局获得武修系统在这里妖兽凶残,以人为食。人类修炼魔法艰难求生!林羽却带着武修系统来到这里。开创另外一条修炼体系。带领人类一步步崛起!...

我的1979

我的1979

作品简介一觉醒来,回到那个年代,再次面对过往,你猜不透的结局...

二嫁军婚:虐翻前夫闪嫁最猛兵哥

二嫁军婚:虐翻前夫闪嫁最猛兵哥

年代,重生上一世,言真被王文智嫌弃,办了酒席连房都没圆,就回了省城。从此以后言真替他照顾瘫痪在床的妈,年幼的弟妹。王文智又以收养军烈遗孤可以帮他升职为由,扔给她一个婴儿。含辛茹苦的将孩子抚养长大,送走婆婆后,言真以为终于能和丈夫团聚时,却被人诬陷和老光棍有染。丈夫不信她,孩子嫌弃她,娘家觉得她丢人,逼她去死。言真憋着一口气南下,挣扎过活后罹患癌症。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言真遇见了顾维琛,她们相遇相知相爱,奈何相遇太晚。言真意外得知,顾维琛居然是她前夫的长!却也从他口中得知了当年的真相。王文智钻了农村不兴领证的空子,转年就和她堂姐在城里领了证,那孩子是他们生的!他们榨干了她所有的利用价值,毁了她的清白后一脚将她踢开!在强大的怨念中,言真重生了。这一世她誓一定要让那些欺负她的人都还回来!虐前夫,闪嫁兵哥顾维琛,这一世她一定要让他们圆满,过好他们的小日子,多生几个好孩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二嫁军婚虐翻前夫闪嫁最猛兵哥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小先生

小先生

迎璟两大爱好九点之前认真学习不分心,埋头苦干做模型。闹钟一响,丢笔盖书拎铁棍,露出手臂小纹身,骑上机车就去北郊干群架。直到一次校方与外企的合作晚宴初宁穿梭人群,明艳爽利一袭白裙掐得腰肢匀细她端着酒...

疯批未婚夫,在线求爱

疯批未婚夫,在线求爱

简介关于疯批未婚夫,在线求爱商念明面上是一个IQ18o的天才,背地里却是一个十成十足的倒霉蛋,属于那种喝口水,都会被呛到的绝顶倒霉蛋。所以她穿越了,由御姐变成了小萝莉,还附赠了一个未婚夫,本以为穿越后,会自带幸运buff,结果倒霉蛋依旧是倒霉蛋,即使穿越也改变不了她的本质。俞秋,商念穿越后,附赠的未婚夫大礼包,年轻有为,身家过亿,幸运buff叠满。看似深情的小狼狗,实际是却是白切黑,冷静沉着的疯批。天才少女一朝穿越,偶遇疯批未婚夫,是缘分还是倒霉自带的buff呢?...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